耳垢堵塞多由先天決定 不可自行掏耳

本文已影響777人 

耳垢堵塞多由先天決定 不可自行掏耳

正常情況下,耳道分泌出的耵聹可以自動脫落並排出。

很多人都知道,耳道具有自潔功能,耳垢也可自動排出,但有時卻因爲種種原因,耳垢並不能順利排出,此時又該如何處理?專家表示,耳垢是外耳道皮膚的分泌物,正常情況下可自行脫落並排出。對於腺體分泌較旺盛的人羣來說,耳垢不能正常排出有可能會導致栓塞,建議市民到醫院進行就醫,切不可自行使用工具掏耳朵,這反而會損傷外耳道皮膚。

耳垢即耵聹,爲外耳道皮膚分泌物

“我們平時所說的耳垢或耳屎,其實專業術語爲耵聹。人體皮膚中包含汗腺,外耳道也同樣如此,耵聹便是由外耳道皮膚腺體分泌的,因此,這種腺體也稱之爲耵聹腺。耵聹的分泌也是一個代謝的過程。其實耵聹本身應該是淺黃色,呈黏稠狀,之所以我們平時看到的耵聹均爲比較乾燥的片狀,這是因爲人體皮膚本身是有溫度的,即35℃-37℃之間,而外耳道內存在空氣的流動將原本呈黏稠狀的耵聹中的水分蒸發掉”,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陳崇學告訴記者。

解放軍第309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張延平表示,耵聹是由外耳道皮膚中的耵聹腺分泌的,具有保護外耳道皮膚和阻止外來物的作用。正常情況下,分泌出的耵聹可以自動脫落並排出,因爲外耳道軟骨與下頜關節相連,而且之間存在一定的縫隙,隨着下頜關節的咀嚼運動,分泌出的耵聹便可以自動排出。由於外耳道本身具有自淨能力,正常情況下,並沒有必要刻意清理耵聹。長時間掏耳朵,反而會影響外耳道的自潔能力。

陳崇學解釋,人體分泌的耵聹有兩種,即乾性耵聹和油性耵聹,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幹耳和油耳。幹耳分泌的耵聹一般是淺黃色的片狀,而油耳則爲黃色稀薄或黏稠的油脂狀物,兩者的出現主要是與人體外耳道皮膚的分泌情況有關,都屬於正常現象。

正常情況下耵聹可自動脫落

陳崇學介紹,正常情況下,外耳道耵聹是可以自動排出的,並不需要進行專門的清理。耵聹形成後,會在人體睡眠、進行咀嚼等動作時自動脫落。但當耵聹栓形成時,易對聽力產生影響,人們可以到醫院將耵聹栓取出。

■專業提醒

耵聹堵塞或由外耳道結構決定

臨牀中,確實有些人的耵聹塊較大,在外耳道中形成堵塞,陳崇學解釋,之所以形成這種堵塞,與外耳道先天生理結構有關,外耳道較長,外耳道口較小,導致外耳道分泌物難以排出,容易形成耵聹栓並在外耳道中形成堵塞。堵塞形成後,如果人們在洗澡、游泳等時導致耳朵進水,耵聹栓吸水後會膨脹,容易影響聽力。這種情況出現後,如果耵聹栓形成後長時間沒有得到處理,則會對外耳道產生長期刺激,容易引發外耳道炎和骨膜炎。

有些人耵聹腺分泌旺盛,分泌物較多,容易形成耵聹栓塞,這種情況的出現大多數與炎症刺激有關,張延平建議,這種情況最好交由醫生處理。如果自行處理,難以確保工具衛生,有可能會傳播微生物病毒,造成病毒感染。有些人藉助手指及指甲掏耳朵,反而容易將耵聹推入耳道深處,更不易排出。

至於哪些人更容易出現耵聹栓堵塞?陳崇學介紹,這與人耳的先天結構有關。正常情況下,人體外耳道呈現“喇叭狀”,即裏小外大,這有利於耵聹的排出,但有些人的外耳道恰好相反,耵聹形成後不易排出,形成堵塞,這就需要定期到醫院進行清理,一般每半年或一年一次即可。需要說明的是,這種外耳道結構的形成是先天的,並不需要治療。

習慣掏耳易患外耳炎

有些人傾向於用挖耳勺掏耳朵,陳崇學解釋,這種做法很常見,很多人並未將耵聹掏出,反而對外耳道造成了很大損傷,習慣於掏耳朵的人易患外耳道炎。這也與外耳道本身的結構有關,外耳道後壁的末梢神經較少,對疼痛並不敏感,即便在外耳道皮膚受到刺激時,也不會產生較強的疼痛感,此外,外耳道皮膚由於較少接觸陽光等,一般較“嫩”,輕微的刺激就有可能導致皮膚充血、感染等。由於外耳道長度因人而異,掏耳朵也有損傷鼓膜的可能。陳崇學建議,如果出現耵聹栓或耳部不適等,應到醫院通過專業工具將其取出。

■熱點問答

用棉籤蘸出耳道水分不可取

Q洗澡、游泳時,耳朵容易進水,人會感覺不舒服,可否用棉籤將耳道內的水分蘸出?

陳崇學:不少人洗澡後用棉籤等物品蘸取耳道中的水,以防止水進入耳朵,嚴格來說,這種做法也是不可取的。洗澡後耳朵如果有少量水分進入,並沒必要採取專門措施,因爲外耳道是盲端,不會對中耳腔造成傷害。由於人體存在體溫,會將進入耳朵內的水分蒸發。如果經常使用棉籤等工具掏耳朵,反而容易造成外耳道紅腫,激發外耳道炎的形成。用棉籤掏耳朵時,人們往往難以把握進入外耳道的長度,更重要的是,這種做法也容易損害鼓膜。臨牀中也存在掏耳朵導致的感染。

張延平:洗澡或游泳時,進入耳朵的水一般都在外耳道口附近,可以用手按住耳屏,不舒服的症狀很快就會消失。如仍感覺不適,成年人可向後上方拉耳朵,同時傾斜頭部,一般可緩解不適感,由於兒童與成人外耳道的彎曲程度不同,兒童則可以向後下方拉耳朵。

用棉籤蘸的方法並不可取,因爲外耳道本身是彎曲的,使用棉籤其實並不能接觸到外耳道較深處的水分,而且用棉籤反而容易使水分進入耳道深處。

Q掏耳朵頻繁有時反而會出現血跡,此時應如何處理?

張延平:有些人掏耳朵比較頻繁,使外耳道皮膚受損,容易出現出血,此時應及時就醫,還可以服用一些消炎類藥物,以防傷口感染。

■鏈接

刺激鼻腔易引起鼻甲黏膜受損

陳崇學解釋,不僅僅是耳朵,人體的鼻、口腔等器官也不適合經常掏。對於鼻腔,可使用溫水或鼻腔沖洗液沖洗,但應儘量避免用手直接刺激鼻腔,否則容易使鼻甲黏膜受損,這也是一些人容易流鼻血的原因。

除了使用人工方法外,一些器材也是值得推薦的。目前國外已經出現了可以沖洗鼻腔的工具,此外,通過換用不同的“刷頭”,也可以沖洗耳道等其他部位。

精彩圖片

熱門精選